2009年9月11日 星期五

讓在地資源站上災後重建的舞台

讓在地資源站上災後重建的舞台
by工作隊成員 蔣昕

有著好山好水的高雄溫泉勝地—六龜鄉寶來村,面對莫拉克颱風豪雨帶來大水溢流滿街的緊急時刻,居民們同心協力、組織起來,各自投入一己之力,也提供資源供彼此使用。往高處避難的居民在溫泉山莊找到棲身之所,颱風未停的夜晚老闆拿出棉被、被單、毛巾給人禦寒;各家餐廳裡備用的食材成了交通中斷時的糧食來源,當地的廚師、志工們為六百多人烹煮餐點讓人填飽肚子。災難來臨時,在地資源滿足了對食物、住宿與安全的需求。不吝於分享的心態使得寶來人能互相幫助,共度難關。

面對水、電、通訊、道路中斷的困境,在地人也運用自身專長突破困境:在地的電信人員試著架設基地台;原先的巡守隊、救難隊運用無線電聯繫,確認各區域村民是否平安;怪手駕駛蒐集了每家每戶僅剩的汽油,挖出一條路通往加油站,加滿油後再往返各地修補道路。村民告訴我們,在地人開怪手的技術高超,即使兩台怪手近距離同步工作也不會互相干擾,能夠搭配得天衣無縫。

地方上也有許多重機械的人才

在災難來臨的當下,居民由下而上地隨機應變,自動自發向外界聯繫,這樣互助合作的情境展現了地方的力量。災難過後,地方是否也能透過居民的主動參與,各行各業投入專業、人力與設備,攜手重建自己的家園?

「在地資源在地利用」提供在地居民「重建自己的家園」的心理動力,在硬體設備的重建之餘也兼顧了心靈重建,為災後無力的心靈燃起想像未來的希望;在原有工作脫離常軌的當下,若能投入自身勞動於重建事務中,為自己的家鄉貢獻一己之力,不但利於社區意識的凝聚,更能照顧生計問題。

另外,在地人投入重建也能兼顧高效率與高品質,人力與設備的在地利用減少遷徙調度的成本,而建造自己的家園總是不可能馬虎,就像村民告訴我們的:「同樣是修橋鋪路,我們來蓋一定會非常用心,因為那是我們自己要走的。」

然而,災時由下而上動起來的在地資源在重建時期卻無法派上用場。以工代賑的八八專案名額有限,無法妥善運用在地人力資源;河床開挖事務層層外包給工程公司,我們得以想像未來的修橋鋪路也是如此,但每年修每年壞,外地的工程機械進進出出,在地的重機械人才卻還是閒置,束手無策。

政府規畫災後重建方針時,應考慮到在地資源的運用,而非不顧當地資源,盲目投入人力物力;災後募款得來的大筆經費若能妥善分配,也能成為活化在地資源的動力。災區民眾不應是受人施捨、憐憫的災民,而是重建舞台上的主角,投入力量興建自己的家園,是在地居民的權益。

在地餐廳業者提供工程人員、志工餐點


註,文章投稿於自由時報: 寶來的光榮與遺憾/請讓在地資源站上災後重建的舞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