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2日 星期五

六四20週年紀念暨當代中國觀察校園巡迴影展



六四20週年紀念暨當代中國觀察校園巡迴影展

活動時間:5/25-6/8

新竹場主辦:新竹頭前溪社
新竹場協辦:新竹中學

詳細活動訊息 http://toucianriver.blogspot.com/

聯絡人: 新竹頭前溪社 人權小組- 李佳穎
email: milushasha AT gmail.com


六四20週年,讓我們再回到了1989年的六月,那個改革開放剛開始的中國。當時象徵改革力量的中共前總書紀胡耀邦去世,北京及中國各大學的學生們發起悼念行動,同時於天安門廣場靜坐,提出七點訴求,要求自由而開放的政治環境,同時反對政府的貪腐。

學生的訴求,獲得中國各地人民以各種遊行、集會的方式熱烈響應。據估計,至少十分之一的北京市民參加過聲援行動,甚至軍校學生和警察也在其列。面對強大的民意壓力,中國政府態度強硬,不但於5月19日宣佈北京戒嚴,更於6月3日晚上命令人民解放軍以武力方式驅離天安門廣場上的學生與市民。驅離行動持續到6月4日凌晨,軍隊的機槍四處掃射,不但街上企圖阻撓軍隊的民眾死傷無數,甚至在家中的市民也遭流彈波及。

中國政府的屠殺行動震驚全球,世稱「六四天安門事件」。

20年就這麼轉眼而過,當時的慷慨激昂或許已經深藏在記憶中、或許...已經開始消融在當前經濟起飛、強國崛起的中國印象中。有些事情能過去,但不能忘,透過六四影展,讓我們對20年前的那天,再度回憶、審視、悼念、致敬。

當然,過去的永遠回不去,可以切身感受的只有當下。21世紀的中國,經濟快速崛起、逐漸上升的國際影響力,都讓我們不能再將他視為一個遠方閉鎖的大陸,忽視他在當代亞洲現代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因此,透過當代中國觀察影展,讓我們嘗試用中國導演的鏡頭,來觀看、來理解近代中國的形成、轉變與遭遇。

六四20週年紀念校園巡迴影展

2009年為六四事件20週年紀念。
為了紀念這件人類歷史上慘痛的悲劇,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聯合多所大學的學生團體,舉行「六四20週年紀念校園巡迴影展」。
這個活動包括座談會,影展,並響應國際特赦組織澳洲分會所發起的「天安門玫瑰行動」。
我們希望透過活動的舉辦,讓台灣新一代的大學生對六四事件有進一步的認識。
同時也藉著這個活動,向當年勇敢追求自由民主的中國人民致意,也向死難者的家屬致哀。
我們呼籲中國政府平反因六四而死傷或繫獄的人民,公佈當時決策的過程以及死傷人數,並向所有死傷者及其家屬公開道歉。

主辦單位: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東吳大學人權工作坊

合辦單位:天安門母親運動、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台灣大學濁水溪社、大學新聞社、台灣師範大學人文學社、新竹頭前溪社、新竹中學、陽明大學醫學系學會、野空間、長庚大學陳怡蓁

贊助單位:台灣民主基金會

當代中國觀察校園巡迴影展

「中國」無疑是廿一世紀初葉的顯學。經濟的快速崛起以及隨之而來的國際影響力,使全球發燒的中國熱持續不衰。
但是,在外人投注大量目光的同時,中國的紀錄片如何紀錄、觀看自己?在中國導演的鏡頭下,中國社會呈現什麼樣的面貌?
本活動邀請中國知名紀錄片參展,告訴台灣的觀眾中國究竟如何理解中國。

主辦單位: 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東吳大學人權工作坊

合辦單位: 采風電影、台灣師範大學人文學社、新竹頭前溪社、新竹中學、陽明大學醫學系學會、唭哩岸人社集、野空間、長庚大學陳同學

2009年4月25日 星期六

頭前溪社人權小組邀請

親愛的朋友,

在三月初的圖博週過後,收到各方鼓勵以及願意收到相關資訊的回應,讓人十分欣喜,原來,在新竹地區,還有這麼多關心圖博議題、關心人權的朋友們。

為了可以讓人權相關議題持續被關注,頭前溪社決定成立國際人權關懷小組,並建立聯網絡,公佈分享人權相關議題,同時並舉行定期讀書會或影讀會,能讓更多人可以參與、了解這個普世人權的議題。

不管是圖博人的困境、非洲各地的內戰饑荒、緬甸少數民族被迫害等,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不公平、令人難以置信的苦難正在各個角落發生。

生在台灣的我們,或許政治紛亂、國際地位不明朗,但我們至少還能安心的生活在這塊土地上!

因此,我們邀請大家定期跟我們一起聚會,在這個國際人權關懷小組中,從圖博議題出發,進而認識世界其他更多人權相關議題。希望從新竹這個地方開始,實際盡一份對世界人權促進的努力。

我們的第一次聚會訂於

時間:4/28 晚上7點
地點:交通大學(請按這裡報名 將另以email通知)


活動內容: 近期圖博議題回顧與討論、AI(國際人權特赦組織)於國際人權的工作分享、小組進行方式之深入討論

在此,我們先與各位分享近日數則圖博相關的訊息與文章

1. 2009/3/20,西藏流亡政府公布一支紀錄片(2008年314事件中共當街毒打圖博人民以及獄中臀部潰爛的受虐者)

影片連結

2. 2009/4/1,台灣人權促進會專訪圖博青年會台灣分會主席 札西慈仁

我們有的是勇氣、毅力和真相

3. 2009/3,圖博作家,唯色

一個世界正在被瓦解

4. 2009/4/9 拉薩騷亂縱火燒死人 兩名男子判死刑

針對上述死刑案,國際人權特赦組織(AI)發出緊急救援案號: UA 97 China ASA 17/015/2009 - Two Tibetans sentenced to death


小組聯絡人:李佳穎(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email: milushasha AT gmail.com

欲參加者,按這裡報名

2009年3月9日 星期一

支持圖博 讓他們知道他們不孤單

是的,圖博週結束了,我想分享一些去年(2008)六月到流亡政府所在達蘭薩拉田野時的一些經驗和感想。這次去的目的是要蒐集與我研究主題相關的「官方說法」,其中有一天被邀去觀賞TIPA的演出,原來這是西藏國家藝術表演團年度的類似日本紅白對抗的節目現場表演,並選出年度最佳的表演者,這種機會實在可遇不可求,幾年前我也在達蘭薩拉看過該團的歌舞表演,大多是西藏傳統的歌謠舞蹈,心想這次應該也差不多。

一開始依照慣例介紹了今天的評審,看得出來都是圖博藝術表演國寶級的人物,因為這是年度盛事,整個禮堂座無虛席,表演開始先放的是三月以來西藏抗暴與中共鎮壓的影片,以及全世界各地包括臺灣的聲援作為序幕。接下來的節目幾乎都是各種形式表現各種三月抗暴事件的歌唱、舞蹈和戲劇,隨著演出的內容台下成為一片淚海,我們這些受邀欣賞的來賓也頻頻拭淚,感同身受全場悲憤的情緒,這是一場令我終身難忘的表演,真實體會到流亡在外的圖博人與圖博境內人民命運的境遇相連,也認知到這個民族所面對的嚴酷考驗,對流亡的圖博人而言,他們能夠表現歡樂的機會成為共同流淚的場合,當然也不會要「歡渡」新年。

另一件我要說的是,我觀察到在這個過程中達賴喇嘛作為一個宗教與精神領袖,他所承受的重擔以及堅持非暴力和平路線的堅忍,還有他到世界各地數十年來摩頂放踵所做的努力,一直到70多歲的高齡都是如此。要到達蘭薩拉有幾種方式,一般是從德里坐大巴士,要經過12個小時的蜿蜒山路,據說很多人是一路吐到終點的,另一個途徑,也從德里是坐8小時的火車,然而再搭3個小時的車子,如果你買得到少數臥舖的座位,找的到可信賴的司機的話,這倒是較不費體力的方式。第三種方式是搭飛機到達蘭薩拉附近的機場,但天候的因素經常無法確定機場是否開放,我想達賴喇嘛出訪會採取這條路線,但在機場建好之前,或天候不佳的情況下,他能經過的路線就是我們去達蘭薩拉同樣的路,因為那是唯一的路。但不管是12小時或3小時的路程,都很崎嶇顛簸甚至危險,我在路途中感受到達賴喇嘛一次次經過往返到全世界的辛苦和決心,如果你有機會和他一樣走過這條山路,你也一定和我一樣覺得他應該不是凡人,否則怎麼受得了這種路況,不但是一次又一次,而且還有下一次...。

高雄市政府圖博週的活動也相當成功(3/10遊行報名),也呼籲大家支持圖博讓他們知道不是孤單的,作為支撐他們繼續奮鬥的勇氣和力量,這是我們活動的意義,3月14日如果你也能來(台北報名),我們一起陪他們再走一次。

作者為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 潘美玲 助理教授

2009/3/6 閉幕影展:西藏 台北

今日是以『西藏、台北』一片作為圖博週閉幕影展,並且邀請導演吳米森與大家對話。影片從一些天真小朋友的圖博印象起頭,大家也跟著導演兒時住的西藏街開始,進入導演的成長過程。基本上這是一部從台灣觀點出發而關心圖博甚至是國家定位議題的紀錄片,引發了相當多層次的討論,大至影片中的國家認同與定位、小至個人的社會觀,甚至還有相當技術性的影片拍攝、後製技術都成為了討論的焦點。

在影片結束之後,在inner peace的音樂聲中,由泰尹負責進行主辦單位的閉幕分享。泰尹提到的東西如下:首先,為何選擇圖博週作為頭前溪社的第一個活動?圖博之於人權的意義為何?其次,則是舉辦圖博週以來,他個人的心得分享。第三,是邀請群眾一同分享參與圖博週的心得。此時參與的群眾也一一的提出了參與圖博週活動的心得,甚至提出了對其他人權相關議題的想法。最後,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眾人一起唸出了一段祈禱文,並點起了象徵希望的蠟燭,並魚貫的以接力的方式在地上排出FREE TIBET的字樣拍照留念。

2009/3/5 梅竹特別加映影展:禁忌的足球隊

頭前溪社主辦的圖博週活動邁入了第四天。由於清交兩校的梅竹賽即將開打,今日的主題「梅竹特別加映」即是希望在為清交雙方的賽事加油、祈福時,也不忘關懷圖博人權。

在佳穎簡單介紹完圖博抗暴史以及即將放映的影片,今日中午近十二點時,「禁忌的足球隊」開始放映,而人潮也陸續湧進教室。影片長達一小時,觀眾的情緒隨著片中的紀錄而起伏。

放映結束後,主持人柏嘉分享了一些他的心得:儘管那些圖博足球隊的隊員遭遇非常多的困難與阻礙,他們的求勝心不減,反而更強烈,正是因為他們不但愛踢足球,他們更為自己的人權與認同而努力。交大的學生會長與清大的學生會長也分別上台分享觀片感想。

活動的最後,清交兩校的學生會長相互為對方披掛上圖博的KADA,如同「禁忌的足球隊」片中為自己的對手及眾生祈福般,為自己的認同、為對手、也位在弦上的梅竹賽祝禱和打氣,表現出兩校的友誼與風度。

活動特別準備的熱騰騰的印度奶茶,參與的同學與市民們更是喝的不亦樂乎。

2009年3月6日 星期五

2009/3/3 圖博影展(一):邁向西藏自由之路

圖博週第二天,邀請到台灣圖博之友會副會長楊長鎮先生跟我們一同欣賞「邁向西藏自由之路」一片,此片是由台灣西藏交流基金會去年製作完成。

影片從2008年八月在自由廣場上舉辦的「人權燭光照北京」的援助圖博活動揭開序幕,圖博人札西的一段話,令人不禁欷噓:我是一個西藏人,為什麼我們不可以去西藏,我在印度出生,我是一個外國人,今天我在台灣,我也是一個外國人,明天我到西藏去,我也是一個外國人,因為都是中國人在那邊。I become a stranger in my country,我在自己的國家變成一個外國人。

影片簡介了50年前,中國人民共和國甫成立之際,圖博政府代表被迫與中共簽訂「十七條協議」,這是中共一國兩制的濫觴,並迫使達賴喇嘛從布達拉宮逃出圖博,並在印度落腳,經過數十年的努力,建立了西藏流亡政府。在那裡,出生了許多從未去過圖博的第二代圖博人,在那裡,圖博的宗教、文化、歷史被完整的保留下來,並且傳承到下一代,49年的流亡生涯,達賴喇嘛堅持走印度聖雄甘地的「非暴力」抗爭路線,新世代的圖博人也傳承了這一路數,但也考驗著他們追求自由之路的毅力…

全片結束在去年2月24日,西藏流亡組織「西藏奧林匹克運動會」發起的「自由西藏聖火」傳遞,來到自由民主台灣的聖山玉山頂上。

影片之後緊接著請到長年參與支持自由圖博運動的楊長鎮先生來進行映後座談。楊先生提到,他應該是國內首位提出以「圖博」一詞取代中原主義而來的「西藏」一詞。除了簡單說明圖博一詞的由來之外,講解了在各地流亡圖博人的境遇。

對於去年314抗暴事件,楊先生有幾點觀察,一、台灣媒體的報導面向,他分析了台灣幾家媒體在對於這個事件,有直接取用北京觀點的「暴力」說法,也有引用歐美媒體的角度認為此為圖博人民「抵抗暴力」而爆發的。二、他認為現代科技的傳播技術,幫助使得散佈在各地的圖博人民因為家鄉的事件開始建立起生命共同體的意識,楊先生指出,314之後,一度中國與印度的通訊是阻斷的,然而,圖博與中國其他地區的網絡還是暢通的,因此,圖博境內發生的血腥鎮壓透過在各地留學的圖博菁英而得以傳達到中國的國內外。最後,他認為,在2008年京奧前夕,聖火所經之處支持圖博的遊行以及在中國境內的圖博人抗議事件,能夠迅速地被平息,在於中國政府以中國民族主義的手法凝聚中國人一致對外,並且對於境內圖博人的抗議以及到北京上訴的鄉民,以一種「家裡辦喜事之際,豈可哭哭喪喪的」態度教育中國民眾。因此他總結認為,在二戰之後拉丁美洲的民族國家形成與冷戰結束以後中亞的新興國家建立之際,鄰近台灣的亞洲,在中華帝國崩解之後的殖民地自決尚未來臨。

在中國經濟愈益蓬勃開發之際,周邊國家以及中國境內的少數民族形成的多元文化,是否會在中國民族主義的洪流下而淹沒呢?作為與中國相鄰,而在文化上又彼此影響的台灣人,觀圖博歷史以鑑今日時局,不管是簽訂何種形式的和平協議,不管名稱是CECA或是ECFA,重要的是面對愈益強大的中國,台灣如何擁有文化上、政治上的自主?也或是我們該期待某位參與者所下的結論:「歷史上,當中國國力越弱時,中國邊境越是和平。」

2009年3月1日 星期日

2009/3/2 圖博週: 認識圖博與3月圖博抗暴事件


頭前溪社在各方的支持與努力下,響應圖博而舉辦了創社第一個活動圖博週,由一段圖博抗暴50週年短片開始揭開序幕。

第一天的主題是"認識圖博與3月圖博抗暴事件",邀請的來賓有翁仕杰(前臺灣西藏交流基金會副秘書長)、凱度頓珠(西藏流亡政府國會議員)、索朗多吉(達賴喇嘛宗教基金會秘書長)、嘉布頓珠(留台藏生)。

今日座談的兩個主要主題是: 1. 圖博問題的真相 2.圖博問題的出路。簡短的引言帶出了三位圖博人不同的背景,他們對圖博問題有各自的看法與遠景。期間也提到了最近一位圖博僧人以自焚抗議中國卻被無情射殺的人權問題。

與大家對談的部份則討論到了中華民國憲法與圖博之間關係的尷尬,以及青藏鐵路現代化對圖博的影響等等。整個座談時間雖然不足以了解完整的圖博問題,但是藉由三位與談的圖博人不同的背景與觀點,讓大家能夠多面向的得到啟發。